照片说明:原29军家属重访血战日寇旧战场喜峰口缅怀前辈抗战壮举

    一,29军在七七事变前的喜峰口战役中同日军血战纪实
 
    今年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70周年的日子。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它的特点有三条:是70年前,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在中国国内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开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卢沟桥事变”中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29军,随着战事的迅速扩大,整个中国和日本国都卷入了长达8年的战争。然而,“卢沟桥事变”之前的1933年,在长城喜封口,29军就同侵华日军进行了一场亘古以来,人类战争史上少有的惨烈的硬仗、恶仗。

    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组织进行了一系列抗击日本关东军向关内进攻的战斗,称为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只是长城抗战的一部分,而担当此役的,正是刚刚由西北军转成国民革命军的第29军官兵。军长是宋哲元。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中国政府当局迫于压力也转变了“不抵抗政策”为“一边抵抗,一边交涉”政策,组织了有限的抵御日本继续侵略的战役,但总方针仍然是谋求与日本的妥协。而中国参战部队广大爱国官兵则意志高昂,浴血奋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侵袭热河(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3月4日,日军攻占了承德,随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中国政府当局只派出一小部中央部队北上支援,而以华北地方部队为主对日军进行了历时80余天的抵抗。

    在长城东段各隘口,从3月初到月底中国守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3月9日,日军占领了长城喜峰口中国守军阵地。中国第29军宋哲元部发扬“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牺牲报国精神,在赵登禹、何基沣、过家芳的指挥下,进行了长城抗战中最为激烈的战斗。29军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大刀队夜袭喜峰口,用大刀与敌展开肉搏,歼灭日军,经血战终于夺回喜峰口阵地。喜封口大捷一扫9?18事变以来国民党军队接连败退的颓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民众纷纷组织慰问、褒奖。另外,在长城古北口驻扎的中国守军,也给日军造成重创。傅作义统率的第59军坚守独石口,自怀柔出击,对敌展开各种形式的夜战、近战、白刃战,连获胜利。长城冷口守军也多次进行激战,顽强防守。

    长城抗战中的这些胜利说明了中国爱国官兵为民族解放而表现出来的抗战热情和抵御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长城抗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援,纷纷捐款、捐物,并组织各种团体上前线慰问官兵。但由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镇压民众的抗日运动,使抗战前景受到很大阻挠。

    战至5月下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而中国政府当局不仅不积极增援,而是与日军积极谋求妥协停战,造成长城抗战的部队腹背受敌,被迫放弃长城各口。中国政府当局急于促使日本停战,竟于5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虽号称仅仅是军事协定不涉及政治,但事实上承认了伪满洲国,相当于默认了以长城为国界。同时长城以南华北广大地区划为非军事区中国不得驻军,而日军可随意出入,为日本进一步侵略华北埋下了伏笔。日军达到了进一步侵占华北的条件,因而暂时停止了军事进攻。

    长城抗战是9?18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广大爱国官兵冲破国民党政府的重重阻力,进行了近三个月的战斗,给骄横一时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自己也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长城抗战虽然失败了,但也阻止并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尤其是通过长城抗战,表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为反抗侵略而具有的高尚的抗战热情和顽强的抵御能力。而如此丧权辱国之卖国条约《塘沽协定》的签订,理所当然遭到了举国一致的强烈抨击,更加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相关战场正是29军负责镇守的地区。而且,正是侵华日军蚕食中国广大地区的最前沿。所以,抗日战争把29军推到了抗击日寇的最前沿。从喜峰口战役到卢沟桥事变,再到抗日战争胜利,29军官兵一直在抗日战争前线同日军血战,其中的英烈不胜枚举。29军在抗战中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记录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中。(方军)

    人民网日本版  2007年05月24日

照片说明:1933年3月15日在喜峰口战场29军军长宋哲元接见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
照片说明: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29军亲属在喜峰口鲜花

    二,29军家属在喜峰口战场遗址给抗战先烈鲜花
 
    这次去长城喜峰口缅怀抗战先烈的有:

    原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的外甥女李惠兰女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任张量先生。

    原29军第二教导团的教育长尹心田将军的儿子尹家衡先生。

    迁西县统战部长王书珍、政协常委刘志中。

    抗战将领孙连仲将军的外孙袁刚先生。

    宋哲元将军之外孙、孙连仲将军之孙孙大伟、孙大宇先生。

    孟庆山将军的儿子孟迅夫妇。

    宋哲元将军的外孙张智恺先生夫妇及其女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主任陶武亮先生。

    宋哲元将军的外甥。

    《天津老年时报》的主编马志林夫妇。

    喜峰口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国华先生。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等。

    河北各个媒体、新闻报道单位等。

照片说明:29军家属给在喜峰口战役中牺牲的29军官兵鞠躬、默哀。

照片说明:张大胡子的喜峰口抗战纪念馆办得有模有样的

    三,张大胡子和他组建的喜峰口抗战观光园林
 
    在喜峰口接待我们的,是喜峰口抗战园林的经理张大胡子。张大胡子应该是个大能人,他给我的印象是“两条腿走路”的人。所谓“两条腿”,一条是“发展经济”;一条是“抗战文化”。两条腿抡开了,自然可以大步流星。

    张大胡子早先是农民,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是一个集矿业开发、石板开采、石油销售、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板栗加工、板栗冷藏、畜牧养殖、特色农业、商贸流通等综合性集团公司,有职工280人,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他的公司生产的“胡子板栗”远销日本,他的企业获得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

    张大胡子搞“抗战文化”也不含糊。他建设的喜峰口抗战园林在抗战主战场老婆山东侧之楼沟,在这条两公里长的山沟里,既有二道边长城、断臂楼等历史遗迹,又有长城抗战纪念碑、壮士群雕、大刀雕塑、钢铁长城等人文景观。在潘家口水库,他还修建了提供旅游观光乘船的码头。

    喜峰口是中国万里长城北方重要关隘之一,喜峰口一带,高山对拱,危岩耸立,岩峭壁陡,地势险峻。历史上,喜峰口是华北平原通往塞外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张大胡子搞的抗战园林位于抗战主战场老婆山东侧之楼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喜峰口抗战的主要战场。如果在明代之前,北方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的农耕民族在争夺生存利益的时代,楼沟可能是分支战场的隘口。那个时代,应该是冷兵器时代,用大刀、长矛和弓箭。喜峰口抗日是在1933年。那时,日军已经用飞机、大炮、坦克、汽车和现代枪支了。

    喜峰口抗战的主战场应该在喜峰口村一带。日军的零星部队和29军的零星部队在楼沟有短暂地接触,或者叫“短兵相接”,倒是有可能。

    要不,喜峰口村的农民们气得直跳脚,急得直出汗,脑得直骂街,恨得直嚷嚷。

    自己村里的漂亮姑娘全嫁不出去,人家楼沟的丑女全有婆家了,这怪谁呢?

    我个人倒是很佩服张大胡子,不是“主要战争遗址地区”没有关系,能在“战争边缘地区”建设纪念喜峰口抗战观光园林也非常之好。关键是张大胡子他“动”起来了,他正迈着“发展经济”和“抗战文化”的两条腿大步流星地向前迈进。

    我观察到恨张大胡子的人不少,他们在那里跳着脚骂。但是,跳起来的人又被地球的引力吸回到原地。张大胡子原来和他们一样,放羊、开荒、种地、收割、盖房、娶妻、生子……。张大胡子和我说,以前,他当生产队长的时候,也是穿个破棉袄,腰里扎着草绳,怀里揣着玉米面饼子……。但是,现在,他不但解决了数百人致富的问题,也完全改善了自己的生存状态。随之而来的是,他头上的帽子也多了好多,比方: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会长、唐山私营企业家副会长,县、市、省劳动模范等等、等等。

    我看张大胡子老成持重、老年稳重,不像老弱病残,倒像老骥伏枥。就小心问:“张老先生贵庚?”张大胡子笑笑告诉我,倒让我吃了一惊:他小我一岁!。

照片说明:张大胡子的喜封口抗战园林内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统计墙
照片说明:张大胡子抗战园林内有多处长城遗迹

照片声明:喜峰口老农民马金奎家收藏5把军刀一颗地雷一块日军石碑

    四,喜峰口当地老农民家的战争博物馆

    喜峰口抗战纪念地分成两处纪念战争事态地区,一处是喜峰口旅游开发公司张大胡子搞的,很火。另一处是喜峰口村村民正要建设的,很着急。

    我们一行人去了喜峰口村,喜峰口的村民太朴实、太热情。他们沙哑着嗓子对着我的耳朵大声说话,激动的热气伙同口腔的气息扑鼻而来,我直后退。老农民马金奎拉着我的手居然放声大哭起来,说:“我可把你们盼来了。”

    ??期盼?盼什么?搞得我一时不知所措。

    村里的老乡也热情,人人像一团燃烧的火。

    我偶然去了一个老农民家,他家里有150平方米大。院子里有成群的鸡,院后养着能做貂皮大衣的貂。大约有20只。刚刚生出的小貂像个绒毛小球,它们怯生生地望着我,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他们家的大炕有十米长,两米宽,还是热的!他们死活请我吃一根冰棍,不吃可能不让走啦。我从他们家出来,他们全家老少三代送行;还和村里的街坊们打招呼,一直送我到村口。让我受宠若惊,感到:“他们没有搞错吧?我又不是县委书记。”

    我大声介绍说:“我已经下岗啦!”

    他们大笑:“下来啦?下来好哇!只要到我们这疙瘩儿来,就中了!”

    村里的村长家富得用北京土话说是:“盖了帽”了。他家开了个铁矿!他家的气派难以用笔墨形容,北京的部长肯定比不上。但是,他家的院子里鸡飞狗跳的还是农民架势。

    根据我的了解,喜峰口村里很多人家里有战争的遗物。比方,喜峰口抗战纪念馆的馆长任振儒先生。他家就有一把保存完好的,29军109旅旅长赵登禹当年送给他父亲的一把大刀。可能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医生,在喜峰口战役中,他父亲一直援救29军伤员的缘故。但是,目前,“喜峰口抗战纪念馆”只有5篇“纸上意向”。确切地说,“喜峰口抗战纪念馆”目前,是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中。

    我对一无所有的任馆长说:“你在29军前线指挥所,还有喜峰口村民当年为29军阵亡官兵堆起的大石坟前,各立一块高⒉9米,宽⒈945米的水泥碑!写上红字!需要多少时间?两周?一个月?”他摇头,表示可能还需要更多、更长的时间。

    我计算了一下,立两块水泥碑,花费在500元内。时间是三天。如果我干的话。

    喜峰口村的抗日战争遗址比比皆是,但是他们没有进行任何抗日战争遗址的旅游开发。这些农民每天更多的是怨天尤人。他们骂贪官污吏的时候,把唾沫星子喷射在我的脸上,让我在擦拭的时候,感到“愤怒”以实物的方式具体存在。

    我说:“你们别怪别人,自己马上动手干!??不播撒种子,永远没有收获!”

    ??可他们坚持要抱着金饭碗,先和腐败做争论。

    喜峰口村,有29军当年抗战的前线指挥所。这样的战争遗迹在中国北方战争地区也保留不多。在云南的滇西抗战的松山战争遗址是全国保留最好的地方,她同喜峰口战争遗址的保留有相似之处,其原因就是“人迹罕至”。比方,29军前线指挥所在一座山的山头上,我们一行人呼呼地喘着粗气才爬上去,裤子上粘满了荆棘和植物的绿草汁液。

    从1933年至今,战争过去了74年。我想可能除了鸟,没有什么人物有必要再到那里去;打柴的肯定不去,山下有的是柴火。谈恋爱的肯定也不用爬上去,喜峰口漫山遍野是苍松翠柏、碧绿叠嶂。随便拐个弯,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而把29军指挥所开发成中国人民同外国列强抗战的史迹搞旅游,情况就不一样了。

    从北京开车先到遵化,看“粪土当年万户侯”清东陵。再前行一小时,就到了抵御外辱的喜峰口旧战场。只要“喜峰口抗战遗址”修好,“农家乐”整理好,就不怕没有人去。那时,酒香还怕巷子深?

    北京现在有300万辆汽车,多数人都发愁:不能老去长城吧?

    天津有50万辆私家汽车,它总要转个新地方吧?

    那时,一家子会开车去喜峰口,父母好教儿子什么叫爱国。

    搞对象的要去喜峰口,颐和园、香山已经压了8回了。

    党、团活动要去喜峰口,《大刀进行曲》就在29军指挥所唱就行了。

    老年旅游要去喜峰口,儿时壮烈的故事就是在这发生的。

    酷热夏天要去喜峰口,喜峰口山水乡间、景色宜人。

    影视剧团要去,姜文的《鬼子来了》就在喜峰口拍摄的。

    中国人要去喜峰口,回顾自己的历史;

    日本人也会去喜峰口,展望未来的和平。

    在29军前线指挥所举目四望,所有的军事要地尽收眼底,想必有一门迫击炮,一挺机关枪就可以控制四周的局势。有一架望远镜就可以指挥自如,坐山观虎。

    在29军前线指挥所,我理解当年的战役是因为当年喜峰口是长城的一个关隘。她前面的道路是从“关外”到“关里”的唯一道路。侵华日军和29军都控制了道路两旁的制高点,希望在军事上占领主动权。所以,才有赵登禹旅长带领109旅大刀队趁着月黑风高、翻山跃岭袭击日军并大捷的故事。今天的战争是现代化的战争,导弹已经不管月黑风高还是阳光明媚了;8个喜峰口连在一起的距离,也不够导弹飞行数分钟的。但是,74年前喜峰口留给人类社会的思考,却成了永恒的真理、警世的恒言。

    在喜峰口村的老农民十有八九对过去的战役了如指掌。他们许多人手指这个山头、那个山头对我们说,当年日军在什么山上,29军在什么山上。

    “那里,看见了吧?是石头堆的大坟。当年,日军从那边炮击这边29军阵地,许多29军官兵都牺牲了。我爸爸就参加了村民自发组成的埋葬29军官兵遗体的集体行为。”

    他们说:“日军的炮好,29军成片地被炮火炸倒。乡亲们看不下去,就把29军官兵的遗体抬下来,集中在一起,用石头堆一个大坟。要不,野兽、苍鹰都会伤害咱们弟兄们的遗体的。”乡亲们今天还说:“29军官兵是好样的!我们不能让他们曝尸扬长的。”

 
照片说明:29军前线指挥所旧址的后面是《鬼子来了》的拍摄场地

    五,张大胡子和姜文拍摄的电影《鬼子来了》

    天下的事情真是无巧不成书,喜峰口村29军指挥所后面就是姜文拍摄电影《鬼子来了》的场地。可是,无论喜峰口村的老农民们,还是位于张大胡子建设的喜峰口抗战园林里,都没有打电影《鬼子来了》这张牌。我认为,“马失前蹄”!这是巨大的失误。

    姜文拍摄的《鬼子来了》一片是在2001年拍摄的,而拍摄地就是喜峰口!

    姜文拍摄的《鬼子来了》影片获得200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

    姜文送我《鬼子来了》光盘数套。可惜,朋友借去就不还了。

    我1984年开始在北京日本大使馆、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工作,我在日本留学多年,我在日本采访多位原侵华日军老兵,直到今天,依旧有6位侵华日军老兵给我来信。在日本,我有很多年龄相差极大的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给我传达过来一个信息:“电影《鬼子来了》不错!??我们日本国民要从艺术的、政治的、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人的想法的话,中国人拍摄的电影《鬼子来了》,就是最好的窗口!”

    江西庐山有一座著名的庐山恋电影院,这家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一部影片。游庐山,看《庐山恋》,已成为庐山的一个固定旅游项目。截至1999年,《庐山恋》在这家电影院里共放映了6300余场。《庐山恋》放映20周年之际,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曾颁给该片“在同一影院放映场次最多的单片”称号,这家电影院也装修一新,正式更名为庐山恋电影院。张大胡子喜峰口抗战园林里有同时容纳百人的宾馆,有同时容纳百人的电影院,《庐山恋》在庐山能天天上演,《鬼子来了》就不能在拍摄地喜峰口张大胡子的影院里天天上演?怪事。

    我们在张大胡子的电影院看了喜峰口大战、卢沟桥事变等资料影片,可惜,没有上演姜文的《鬼子来了》。张大胡子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

    我和姜文很熟,我非常喜欢他的影片。姜文说,他的《鬼子来了》还吸收了《我认识的鬼子兵》中的一个情节。1993年,我在东京靖国神社附近的一条街上采访两名侵华日军老兵。其中一人只有一条胳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1939年,在中国山西,我们中队奉命围剿一个山区村庄的八路。被驱赶到一起的村民都不说八路伤员的下落。小队长下令,一个一个杀村民,看看他们说不说!我一枪刺扎进人群前面一个老农民的腹部,可是,老农民双手紧紧抓抓住我的枪,我怎么也拔不出来!就这样前前后后地挣扎着!……村民一下全体暴动了!一个村民跳过来,一柴刀!砍断了我的胳膊!从此,作为伤员,我就回国了。”

    在姜文拍摄的《鬼子来了》的影片中,我果然,看到了这个情节!

    影片《鬼子来了》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

    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姜文饰演)一人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照片说明:姜文《鬼子来了》电影宣传的日文广告
照片说明:1993年,我在东京靖国神社附近的一条街上采访两名侵华日军老兵
照片说明:老农民马金奎家收藏侵华日军当年纪念战死者碑

    六,侵华日军的石碑记录了日军的罪行也铭刻了我们的耻辱

    喜峰口村的战争遗迹比比皆是,老农民马金奎家就有一块当年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石碑。这个石碑正面雕刻着:“忠魂碑,喜峰口国境警察队长魁生政五书”的文字。石碑的反面,是日本警察队长记录战死数位日本警察的名字。并且,刻碑以示纪念。

    我看这个石碑应该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其二,是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负和凌辱的证明。在1933年,长城喜峰口以外,已经是伪满洲国的一部分了。所以,碑文雕刻“喜峰口国境警察队”。根据此石碑考察,1933年,长城喜峰口以外,不但有侵华日军的军队,还有相当数量的日本警察了。

    马金奎家有5把刀。其中,29军使用过的大刀3把,日军使用过的两把。29军大刀的刀刃显然经过激烈砍杀的机械撞击,刀刃处像是创伤累累。日本军刀不像是大工业机器锻造的“制式军刀”,而像日军随身携带的那种祖传武士刀。这把刀,起码有80年的历史。

    马金奎非常警惕,只要有人说:“把你的收藏捐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吧?”他马上就冷下脸来,一脸的严肃表情:“??那?那可,不中!我们村的《喜峰口抗战纪念馆》建立不起来的话,我们家庭的《喜峰口抗战纪念馆》也要建立起来!我们村民家家收藏的战争遗物都要收集起来展出!我们要让祖祖辈辈的人们记住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记住咱中国屈辱的历史,记住29军在喜峰口抗击日寇的光荣历史!”

    我小声提醒他:“在村口,你抱着我哭,说把炸鬼子的地雷给我一个,你忘啦?”

    老农民马金奎狡黠地笑了,露出几颗掉剩下的黄色老牙说:“……那会儿是那会儿。”

照片说明:忠魂碑、喜峰口国境警察队长魁生政五书

    七,摒弃前嫌共同开发抗战历史资源

    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是宝贵的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喜封口地区的人们应该摒弃前嫌,共同开发、利用这一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这种观点,不但是我,而且是到喜峰口为缅怀抗战先烈壮举29军全体家属的意愿。

    抗日战争的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可以联合抗日,难道今天热衷于开发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的两个社会团体不能联合起来?我个人认为,喜峰口张大胡子的喜峰口旅游公司,和喜峰口村的农民们没有什么祖祖辈辈汇集而成的深仇大恨的。

    毛泽东主席说:“为人民服务”。我理解毛主席讲话的意思是:“迁西县政府的干部们也是人民的公仆。”如果是人民公仆的话,就不应该看着“社会资源”、“历史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白白流失。迁西县政府应该出面行政干预,重新整和迁西县人民自己的资源和财富。喜峰口抗战文化、旅游资源,是“无烟工业”。这些资源只要好好地利用,她甚至可以牵动迁西县的经济产业的发展。

    我认为喜峰口抗战旅游公司的张大胡子宣传工作做得好,喜峰口村里的老农民们应该放下架子虚心向他学习。张大胡子搞了个《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简介,言简意赅,史料详实;29军抗日和喜峰口的图画几笔就勾勒出来了。笔者认为非常之好,特别收录如下:

    1933年春,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攻陷热河后,又集结重兵,大举进犯长城沿线重要关隘。华北告急!就在这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之时,中国革命军29军军长宋哲元奉命率部火速奔赴迁西与遵化长城一带防线,阻截日军进攻。

    当时军队武器装备低劣,粮饷不足,但全军将士在“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爱国精神鼓舞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抱必死之心与敌决一死战!

    3月9日,日军两个旅团的步、骑、炮兵联合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开始进攻,傍晚占领了喜峰口两侧高地,控制了三个关门口。当夜,29军37师冯治安部下109旅旅长赵登禹,集结兵力与日军展开激战,打得鬼子狼狈不堪,反攻取得胜利。

    10日,29军与日军又在喜峰口老婆山展开了血肉横飞的争夺战。11日师长冯治安、旅长赵登禹精选500大刀敢死队利用迂回、包抄、夜袭的战略战术,深夜摸进日军营地,一枪未开,手挥大刀,600多日本鬼子在睡梦中就被砍死。我军奇袭大获全胜,缴获敌炮18门,枪支千余,成功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日本《日日新闻》报载文:“……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丧于中国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国内各大报刊纷纷发表评论,颂扬29军在喜峰口战役获胜。“连日,宋哲元部在长城喜峰口血战,已达一周,砍杀之众,虏获之多,打破中日军队接触以来之记录。”(大公报3月16日社评);“喜峰口日军覆败,所杀数千、俘敌数百,夺炮18尊,制胜秘诀在夜袭,胜诉白刃冲锋。大刀滋味如何?侵略者梦醒未?(天津益事报3月15日)。

    1933年,上海青年作曲家麦新取材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感人事迹,为电影《塞上风云》作曲,创造了著名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在抗战期间,这首歌曲风靡中华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斗争必胜的信心。麦新为抗日战争文化运动写下了不朽的一笔。

    喜峰口长城遗址,是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于反抗,击退日本侵略者的地方。喜峰口、老婆山世世代代巍然屹立,古老的长城永远见证这段辉煌的历史战绩。

    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是燕山脚下富有传奇的一块热土,它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光照人间。(完)( 方   军) 

    人民网日本版      2007年6月1日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