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一夜之间,战争起了戏剧性的急变,敌人就和前进时间速度一样向南退却”黔南事变时日军犯黔数日,急速撤退,便整个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长期以来,学届对于日军的撤退众说纷纭,笔者经过参阅大量的史料后,对日军的撤退原因有以下不同的观点,以期抛转引玉为“黔南事变”的研究获得更多成果。
  
  主题词 :黔南事变、日军、撤退、原因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日军侵入黔南,先后占领独山、荔波、八寨(今丹寨)、三合(今三都)等县,日军一部先遣队直抵都匀附近的姬家河,十二月二日,日军占领独山。十二月四日,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战事发生。“一夜之间,战事起了戏剧性的急变,敌人就和前进时间速度一样向南退却”①五日,国民党军队孙元良部由都匀出击,尾随向南撤退的日军,攻占了八寨。六日,国民党在日军走空之后,收复三合城,五日,独山之敌撤出城区,六、七两日,进占独山之敌未受到直接攻击,从容撤走。八日,国民党军进入独山城。九日,又收复荔波,十日,国民党军出上司,占领六寨。至此,贵州境内已无日军踪迹,这就是“黔南事变”的经过②。

  日军放弃黔南,急速撤退的原因,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抒已见。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日军是以完成湘桂作战既定目标而侵入黔南的,追歼国民党军既用意在于确保桂柳占领地,而非占有黔南城镇。因此,当追击目的达到,日军必然撤退。二是日军孤军入境,首尾分离,给养不足,在占领黔南南部各县后,暴露出战略上的失误而急速撤退。第三种观点是侵黔日军所到之处,遇到重重困难,加之中国军民的围追堵截,因惧怕全军履没而急速撤退。以上观点或侧面,或全面地阐述了日军急速撤退的原因。但我认为日军侵黔而急速撤退的原因不仅仅只有上述三种。

  日军撤退的原因,要与“黔南事变”的战争背景相联系。1943年冬,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逐次失利,海上交通线有被盟军切断的危险,日军为沟通与其南方军的陆上联系,并企图摧毁中国西南的空军基地,于1944年1月24日向日军中国派遗军下达打通大陆交通线命令。其作战分针是从1944年起,先由华北、次由武汉及华南地区分别开始进攻,占领黄河以南平汉铁路及湘桂,粤汉铁路沿线要地,并明确具体战略为:“击败敌军,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沿线的要冲,以摧毁敌空军之主要基地,制止敌军空袭帝国本土以及破坏海上交通等企图,同时摧毁重庆政权继续抗战的意图③。”日军大本营在湘桂战役的第二阶段又发出指示:“作战目的在于消灭桂柳两个空军基地,但此次第二期作战的目标为歼灭重庆野战军④。”所以,粤汉路以东的广大国土被日军占领后,8月29日,日军又以9个师团22个旅团共11万人的兵力,沿湘桂铁路进犯广西。11月10日,桂林陷落,11日柳州失陷,24日日军占领南宁。至此,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被日军侵略者打通,国民党军溃退贵州。“攻陷南丹,北犯独山之敌为13师团第104原队及第七师团之一部,涉点约3、4干名,骑兵3、4百,炮五六门;攻陷荔波北犯八寨之敌为第三师团第六联队,第三大队步骑兵约千名”的敌军沿黔桂公路追击,12月2日,日军到贵州独山、逼近四川、震动重庆。

  就在重庆考虑是否“迁都”的关键时刻,占领独山仅两天的日寇却出乎意料地从容撤退了,日军的撤退,使还在黔境的国民党感到意外荣耀,汤恩伯的司令部政治部还印发了《黔南大捷》的小册子,似乎日军的溃退就是国民党军队抵抗的结果。在“黔南事变”中,不可否认,国民党部份爱国官兵还是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王铁麟部在黑石关,甲捞河一带进行了顽强的阻击,营长桑振宇在战斗中阵亡,对于黑石关之战,重庆《新华日报》及时给予实事求是的报道:“二日午前、我军(国民党军)于黑石关东北地位,将两股来犯之敌,均予击退,并毙敌为二百余名⑥”次日《新华日报》又报道此役,称“我军(国民党军)于甲捞河以北独山以南之间,与敌战斗,迄至四日晨,击毙伤敌五百余⑦。”这两则消息,对国民党军的抗日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说日军“完成战略意图,遭受中国军民抗击,作战线路长,给养不足”而急速撤退是不完全的,日军的急速撤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形势,使日军在亚洲战场的败局已无可换回,使冈村宁次酝酿中的“出击四川战略”“歼灭重庆野战军”“摧毁重庆政权继续抗战的意图”只能胎死腹中。当时,欧州战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已经在望,盟军可能把更多的力量倾注到东方战场,日军虽然夺取了直达南中国海的陆上交通线,但“南中国海与南方诸海区域内日本原料基地之间的最重要的交通线已处于中美空军们控制之下⑧。日本国内的军火工业和战时运输能力既不能弥补已经消耗的损失,更无力使战争继续下去了。日军进攻贵州后,它在缅北的重要基地八莫正处于中、美军队和缅甸游击队的夹击之下,岌岌可危,首尾难顾,日军在南太平洋及东南亚的败局已无法挽回。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一九四四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等人民武装的反攻力量日益增强,频频由内战向外线出击,解放区不断扩大,使日军侵占的华中、华南的战投不能全部完成,日军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中美空军仍然掌握着南中国海的制空权,时刻威胁着日军及其后方补给线的安全。日军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已成定局。

  第三、从国民党政治方面来看,日军进攻贵州前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都迫使其发生一些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变化。“蒋介石虽然仍希望同日本和南京伪政权达成某种权宜性的谅解,以使重庆的政权免于崩溃⑨”、但是由于国统区的广大群众和民主党派要求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呼声高涨,也“由于盟国军事上日占优势、蒋介石又与美帝勾结得很好,这时,他对投降日寇的打算才慢慢有所改变,对勾结日伪的兴趣不象以前那么浓厚⑩。”蒋介石基于反共和维持统治所作出的这种策略反应,客观上对于 日军是不利的。

  如前所述,国民党军队在黔南所作的局部抵抗,显示了国民党军队只要放弃不抵抗和消极抗日的“谨慎策略”对于已经陷于战略被动的日军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战斗力,这些战斗力都将成为打击和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的主要因素。

  第四、贵州各族各界人民抗日救亡热情的新高涨,尤其是黔南人民武装抗日斗争的此起彼伏,以及黔南各地地形地势的险要使日军望而生畏、加之时值冬季,给养不足,日军中厌战情绪日益加重,再者,从“黔南事变”以来国民党抽调入黔的总兵力约在二十万左右。这样,在黔桂边界敌我兵力对比上,不仅对于侵黔日军、就是对进行桂柳作战的日军来说,都由劣势转为相对优势。这样的军事态势,不仅成为日军主动收缩战线的原因之一,而且成为日军决定撤退的因素之一。

  第五、从日军方面来说,日益陷于战略上的被动境地。首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以及对贵州的进攻、从中国战场的局部来看,是日军的胜利。但从整个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来看,特别是在北缅和菲律宾战场,来看,日军的处境每况愈下,处处被动挨打,却不能从中国大陆调兵驰援。日军在大陆占领的城镇越多,战线就越宽,它被牵制的兵力就越多,从日本的总战略看,出兵贵州是军事战略上的大失误。

  其次,侵入贵州的日本“旭”军部队,五月下旬就开始在岳州投入战斗,连续四十天,三攻衡阳,遭受了重大损失。稍作休整后又被驱赶着向桂柳进攻,紧接着又进攻黔南纵深、前后机动行程一千四百公里。由于战线太长,兵力极端分散,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它的后方补给线又受到中美空军的轰炸,兵源、械弹、寒衣等均无以维继。在日本出版的《大东亚战争全史》中谈到黔南之战时日军承认:“日军的战线太长,兵力不够分配,供应缺乏、这时已是冬天,他们还穿着更衣,只好退到河池和中国军人对峙。

  综上所述,侵华日军从黔南急速撤退、是基于这些原因而决定的,日军的撤退,使中国正面战场的严重溃败局势终于稳定下来。从战略高度上看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国抗战画史》1947年版,作者曹 仁、舒宗侨,第384页。
  2、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史》贵州人民出版社,作者范同寿、熊宗仁。
  3、《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篡,天津市政协编泽委员会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篡,天津市政协编泽委员会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5、《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更概要》斯、普、普拉托诸天等。下册第440页。
  6、《贵州抗日救亡运动》贵州人民出版社,范同寿,熊宗仁,第277页。
  7、《蒋介石,汪精卫和我》1981年第二期,唐生明。
  8、《第二次中日战史》(台北极)吴相湘,第1062页。
  
            贵州省独山县文化产业办公室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