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戴澄东: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之子,现居南京。

前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自十九世纪的中叶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从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统治者始终把霸占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作为其发展、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的政策基石。因此,当明治维新实施后,日本统治者就仿效欧美各国曾经把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他们的做法,要把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但是,日本第一次在与清政府要求签订对中国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日本对此怀恨在心。日本为了要取得英国对与其在幕府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改正,他表示愿为英国在侵略亚洲时与沙皇俄国的对立上充当尖兵,为此,英国十分高兴,并表示同意可以修改以前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日本在亚洲的一些行动会给予支持。

于是,在英国的同意和支持下,日本于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间,对清王朝发动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日本取得了胜利,清政府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并给予日本大量赔款。巨额的赔偿金为日本建立金本位制打下了基础。日本乘此机会宣布中国的领土钓鱼台群岛为日本领有,并夺取了中国的领土台湾和辽东半岛。后因辽东半岛与俄、法、德帝国主义的利害关系,不久被迫归还了中国。甲午战争日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马关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不仅使日本得益,也使欧美各国在中国获得大量权益。清王朝腐败的弱点,在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面前暴露得充分无遗。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和分割占有在华权益的矛盾日益尖锐,相互之间的关系日趋激化,甚至对立。日本乘此机会,在英美支持下,在一九0四年至一九0五年间,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发动了对沙皇俄国的战争,打败了沙俄,取得了胜利。

于是,日本把朝鲜完全置于其统治之下,并侵入“满州”,大大加强了在中国“满州”的地位。日本统治者最初只是把“满州”作为向日本提供作为肥料用的豆粕和柞蚕丝的供给地,后来为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演变成为大豆(油脂工业原料)、铁和石油等工业原料的供给地。日本统治者残酷掠夺在中国所侵占地区的资源,并且又把这些地区作为他的市场。这种掠夺和不公平的交易,给处于资本主义初期的日本发展以极大帮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国家之间争夺的机遇,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发展经济,很快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者,从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中意识到,今后的战争的形态已成为“国家总体战”,即战争中兵员、武器装备只是一个方面,产业、资源则是另一个方面,只有二者都具强劲,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为此他们明确提出,在今后日本要实行“国家总体战”时,从中国获得原料和资源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霸世界,对已侵占的中国领土并不满足,而是要加速对中国的侵占,要想把整个中国都变成为他的殖民地,任其压榨掠夺。这种亡我之心,从明治维新伊始即已存在。特别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的世界总危机中,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困境,提出了露骨地扩张军备和对外侵略政策,以解决日本的国内矛盾,而其主要矛头所指就是中国。

日本帝国主义在用武力侵占中国的同时,为了掩盖其侵略中国的本质,散布对中国的侵略是对中国的“亲善”、“提携”、“调整”,是为了“共荣”、是“为了中国的进步”等胡言乱语,但这些鬼花招从一开始就被中国人民所识破,并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扫除倭寇、清除倭患,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占有大量篇幅。戴安澜将军年幼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爱民之心尤甚;到黄埔军校学习时,接受了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消除封建军阀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等革命思想的教育;北伐时期亲历济南惨案,目睹日寇惨无人道的罪行,对日寇侵占中国领土,杀害无辜人民的罪恶行径义愤填膺,因而他保卫国家,抗击日寇意志坚定。一九三三年,戴安澜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英勇战斗,虽负伤不下火线,荣立战功。战后他为提高战士杀敌本领,于一九三七年所写的“痛苦的回忆”一文中谈到:中日之间是站在两个极端,永远不能调和,这是因为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这就是纠纷的根源,如果日本不把东北地区交还中国,这个根源存在一天,纠纷就一日不得调和,不到你死我活胜负分明的时候,这个纠纷是不会消灭的。所谓亲善、提携、调整,这类话都是外交词令。戴安澜将军还说到,作为军人的责任就是要未雨绸缪,先事战斗准备。他的这些话明白地指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本质,充分表达了广大爱国抗日将领坚决抗击日寇的心声。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背景及主要战斗情况

(一)背景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计划要侵占中国的野心与狰狞面目终于大暴露,他们撕下一切伪装,制造芦沟桥事件,公开武装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全面抗击日寇的侵略。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长期准备,因而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处境极为艰险与困难。然而中国各族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困苦,英勇舍身杀敌,在独立的四年半抗战中,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在疯狂杀戳中国人民,恣意掠夺中国财富的同时,于一九四0年与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与意大利组成轴心国,建立法西斯阵营,妄图与德、意共同霸占世界。

由于英美忙于对付德国纳粹,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的是“哄小孩”的办法,他们提出给日本巨大的经济特许权,让日本得到东印度群岛,以此来限制日本在太平洋的行动,但是结果恰恰相反,日本在妄图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坚定,并要以实现这个黄梁美梦而成为世界东方的霸主。日本帝国主义在秘密积极地准备实现他的这个梦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沉重打击,美军伤亡三万多人,许多战舰、飞机以及重要军事设施受到损毁。当天晚上及第二天清晨,日本又空袭马来亚、香港、关岛、菲律宾群岛、威克岛及中途岛。日本在遍及太平洋区域进行了突然进攻,这一系列行动使得美英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和安全受到损害,美英宣布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美、英、中、苏四国首先在宣言上签字,宣言的签署,表明了共同对抗德意日的反法西斯阵线的建立。

在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区域发动突然进攻的前后,英国感到在这个地区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因此英国就想借助中国的武装力量来支援他在远东殖民地的军事力量,甚至要用中国的力量来保护他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而在这个期间,中国东部沿海海岸线已被日军封锁,中国政府能从美国或其他方面获得数量有限的军械、弹药、汽油、载重汽车、铁路材料等物资都需要由缅甸经滇缅公路运输到国内,从战略上看,确保这条运输通道至关重要,这也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英双方在这一地区各自的利益有相同之处,于是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英国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成远征军,与英国在缅部队共同抗击即将侵犯缅甸的日军。在《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同时,罗斯福建议成立中国战区,请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的司令,对中国、越南、泰国的对日军事行动统一指挥。蒋介石表示同意,但要美国派一名高级军官来华担任他的参谋长。几经考虑,美国派遣史迪威将军来华,作为蒋介石的参谋长。根据日军在东南亚的进展情况,经过多次协商,中国远征军于一九四二年三月入缅,开始了第一次入缅的战斗。

(二)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的简要过程及主要战斗

中国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计十万人,卫立煌为总司令,但其未到位,后由罗卓英任总司令,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当时各部队的情况是:

第五军               军长:杜聿明

  第九十六师         师长:余韶

  第二00师           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二十二师     师长:廖耀湘

  新兵训练处         处长:黄翔

第六军               军长:甘丽初

  第四十九师         师长:彭壁生

  第九十三师         师长:吕国铨

  暂编第五十五师     师长:陈旭喜

第六十六军           军长:张轸

  新编第二十八师     师长:刘伯龙

  新编第二十九师     师长:马维骥

  新编第三十八师     师长:孙立人

当时在缅甸的英国部队情况是:

总司令:                    胡敦

英缅军第一军团        军团长:斯立丹

  英缅军第一师          师长:史考特

  英印军第十七师        师长:史密斯

  英驻缅空军          指挥官:罗奥

日军入侵缅甸前后,英国军队驻缅总司令改为由亚历山大担任,胡敦为总参谋长。

一九四二年初,日军侵犯缅甸,自南向北分三路进击:西路沿依洛瓦底江而上,东路沿萨尔温江而上,中路由仰光沿铁路而上。对此态势,中国远征军与英军共同商定,西路之敌由英军当之,中国远征军第六十六军协防;东路之敌由中国远征军第六军当之;中路之敌由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当之。中路第五军既要抵御正面之敌,又要策应东西两路,因而任务最为艰巨。一九四一年底前中国远征军的军队已抵云南中缅边境,二00师驻防云南保山,边训练、边待命。这时,英国政府正在观望日军进展情况,一直未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到了一九四二年二月底,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军防务吃紧,仰光岌岌可危,这时英国才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蒋介石对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十分重视,极为关注。三月一日,亲赴缅甸北部的重镇腊戍,并要英国军方用电话通知戴安澜速赶往腊戍。三月二日,蒋介石在腊戍召见戴安澜,布置二00师当日即开一团到腊戍,以后每天开一团到平蛮纳、同古占领阵地,中国远征军的远征即行开始。第二日,即三月三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入缅作战事宜,蒋在会议上还特别指出,这次在缅作战,森林众多,要研究在森林地区的作战方法。当晚十一时,蒋又召见戴安澜将军,并布置了三项任务:一是,这次二00师出征一定要把部队组织好,保持好旺盛的战斗力;二是,二00师要能够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打到仰光,并且要把当时在仰光的军用物资运回国;三是,要与英军配合好。蒋介石亲自到腊戌召开会议研究入缅作战,多次召见戴安澜给予指示,可见他对这次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是十分重视的,并且也寄予很大希望。在英军的运输下,二00师于三月七日夜到达同古。而对于中国远征军其他部队的运输,英军就停顿下来。到达同古第二天即三月八日,在与印缅军第一师师长史考特会见时,戴安澜询以敌情及敌之战法,对方的回答是不明了,不知道,戴感到今后在缅对日的战斗,非由我国军队负起全责不可。在以后的几天里,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到同古,戴安澜陪同他考察同古城的防务,并与英军的联络官马丁共同商讨联合作战事宜。但是英军在得知仰光失守后,于三月十七日下午即向戴安澜通报,该师于当夜撤出同古。这时一切布置尚未完成,攻守大计,尚未决定,对英军撤出的作法,戴安澜毫无准备,感到十分困难,但他仍然沉着布置,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远征军总部命令二00师死守孤城同古,而援军尚在一千公里以外,为了克尽职责,戴安澜准备战死同古,并写下遗书,在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他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同时,他又指示: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营各级亦是如此。全师上下,虽面临日寇的围攻,但在师长的带领和鼓舞下同仇敌忾,斗志旺盛,从三月十八日至三月二十九日,打退日寇无数次的进攻。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日寇采取了惨无人道违反日内瓦公约的卑鄙手段,向守城的中国军防施放毒气弹,但这一切都未能动摇二00师全体将士的阵地。十天的战斗,日寇被远征军消灭五千多人,中国军队仅损失一千多人。后因援军迟迟不到,而弹药也将消耗殆尽,二00师不得不撤出同古。同古之役给日寇以重创。蒋介石说,同古之役的胜利,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日本军队的武士道精神。日军最高司令部称同古之役是自旅顺口攻城以来最为艰辛的一战。日方在战后防卫厅编纂的军事回忆录记载:“东瓜(即同古)攻略战,历时十天结束,师团于30日占领了东瓜,正面守军为重庆二00师。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特别是退却收容部队,固守阵地抵抗直至最终。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长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为了给在缅的日军以更大的打击,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于四月六日到达梅苗,与史迪威一起召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等共同研究在缅的作战大计,当征询戴安澜的看法时,他表示要与日寇大战一场,否则不足以立威树信,他的这个想法与大家想法一致,会议决定,在平蛮纳,中英军队联合与日军会战。当晚,蒋介石让戴安澜与他在住所同住一晚,以表示对同古之役出色表现的慰勉。四月八日蒋介石又带领杜聿明、戴安澜前去巡查曼德勒,看到从梅苗到曼德勒之间的汤彭山脉一带山峦重叠,地形险要,蒋介石即对杜聿明说,平蛮纳会战十分重要,一定要鼓励将士一举击破日军,进而收复仰光。如果日军后续部队增加,远征军不要勉强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守住梅苗与曼德勒间山口,与日军作持久战。如果当时按照这个部署,中英军队联合起来,阻击和消灭日寇,然后进行反攻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在确定平蛮纳会战时,英军完全是另一种打算,因为从四月一日起,西路的英军与日军一接触即溃退,四月十三日,更是要求中国军队全面接防其西路阵地,并掩护其撤退。四月十七日,英军第一师及装甲七旅七千多人在仁安羌被日军一个大队包围,新三十八师孙立人部队前去解围脱离险境。因此英军无心再战,并开始向印度撤退。由于英军的不配合,平蛮纳会战不能进行,只得放弃。而这时英军又向史迪威提出,在缅甸西部的乔克巴当发现日军三千人,要二00师前去支援。杜聿明认为,当时孙立人部解救英军尚在仁安羌,在仁安羌以北的乔克巴当发现这么多的日军,孙立人部队一定会发现,杜聿明不同意二00师向西,而是要向东占领棠吉,以防日军攻击并占领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的后路。但英军不断反映,史迪威、罗卓英命令二00师前往,戴安澜与杜聿明有同样看法,无奈命令已下,杜与戴商定二00师去二个团向西,留一个团下来,如西部无敌,赶紧掉头向东。为防止二00师不执行西行命令,史迪威将军及长官部四月二十日督促,彻夜用汽车将二00师输送到乔克巴当。当部队到达乔克巴当未发现日军,二00师再回到棠吉。这样一来一往耽误了三天时间,其间日军已攻占棠吉,大部队向腊戍快速推进。四月二十三日,二00师向棠吉进攻,战斗中戴安澜亲率部队攻占制高点,二00师的将士激战一夜歼灭了守城的日军,攻占棠吉。战斗中,戴安澜的二个贴身卫士,一死一伤,可见战斗之激烈。四月二十八日腊戍失守,远征军回国之路被截断。史迪威决定退向印度,要罗卓英留下来指挥中国远征军。史迪威上午向印度退去,罗卓英下午也去了印度。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杜聿明率部进入野人山,拟由那里再转入印度,结果迷路,他几乎因病而丧失性命。戴安澜受命尾追敌人回国,在回国途中,要经过五道封锁线。5月18日,在通过细摩公路时,遭敌伏击,戴安澜亲到第一线指挥,结果被敌机枪击中,胸腹中弹,柳树人团长不幸牺牲。受伤后的戴安澜仍然指挥部队突围。到五月二十六日下午,戴安澜临终前,参谋长周之再、步兵指挥官郑庭芨问他如何把部队带回去。这时戴安澜已不能说话,示意他们拿出地图来,在图上指示由原地附近渡瑞丽江,沿河回国;又示意卫士扶起他的头来,向北方的祖国深情地望了一下即牺牲。这时的时间为下午五时四十分,地点是缅北的茅邦村。戴安澜将军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五月二十七日,二00师开始渡瑞丽江,六月五日回到云南章凤。而日军在瑞丽江西岸久等二00师,妄图全歼二00师的企图落了空。杜聿明一部至七月底到达印度,至此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战斗结束。十万远征军,回国时仅剩下四万余人,而在缅与日军战斗伤亡人数仅占整个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其余皆是撤退时的伤亡,而其中团以上的将领在第五军竟有四员之多,真是悲壮惨烈。

中国远征军在缅与日军的战斗约数十次,但规模较大和有影响的战斗是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仁安羌之役,中国军队解救了被日军一个大队包围的七千多名英军,英国政府十分感激,给予了中国军队很高的评价和礼遇,英方后来向孙立人将军及其部属颁发了奖章。同古保卫战和棠吉攻击战,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时与日寇相持和对日寇攻击最为激烈的两次战斗,给日军以重创。美国国会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授权罗斯福总统,在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九日颁授戴安澜将军懋绩勋章一枚的证书和荣誉状中,对二00师在缅的战斗,特别是同古、棠吉战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戴安澜少将作为中国陆军第二00师师长,在一九四二年缅甸战役中著有丰功伟绩,声誉卓著。戴将军出色地继承和发扬了军事行动之最佳传统,为他自己和中国陆军建树了卓越的声誉。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在全国公祭戴安澜将军的大会上,赠送给戴安澜将军的挽诗中写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这首挽诗对戴安澜将军不愿做亡国奴,坚决抗击日寇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誉和评价;诗中还对同古保卫战和棠吉攻击战作了充分肯定和赞赏。

二、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失败的原因

(一)虽是同盟,但想法各异,一时难以融合。

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英组成同盟,建立中国战区,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是建立同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是由于各国政治上的考虑不同,以及对日本的态度不尽相同,因而在行动上的协调,困难就比较多。

从英美来说,自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芦沟桥事件,从局部蚕食中国到全面对华侵略战争的这个过程中,他们有时从中取利,有时亦为同伙,当他们能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中得到好处,或本身的权益不受到损害时,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不会说不。

从英国来说,德国纳粹与意大利在欧洲侵略各国的过程中,英国的统治者总是采取把战火引向别国的做法。英国的活动家、丘吉尔等人,他们记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较大的教训,在与轴心国的战争中,把主要重担都加在同盟国的肩上,这也是英国统治集团的传统政策和做法:即尽可能地借用他人之手进行战争,或是利用殖民地国家,以当地居民建立军队,去攫取新的殖民地并奴役那里的人民。在欧洲战场,当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进攻,英苏多次会晤。苏联提出,希望英国尽快开辟第二战场。但是丘吉尔坚决反对,他不愿意把英国拖入到正面战争中去。丘吉尔的战时内阁秘书说:“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是丘吉尔继一九四0年取得成功(即任首相)之后的最大成就”。英国要把美国拖入到对德战争中来,但是丘吉尔在与罗斯福的会晤中,坚决反对美国进入英国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的任何企图,暴露了两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矛盾。在远东,日本军阀利用欧洲战机侵略亚洲和太平洋,美日关系紧张。而英国为了讨好日本,于一九四0年七月十七日,与日本签订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的协定,使得中国抗战所需的战略物资无法运输以此来取悦日本,中国为此受害不浅。然而日本对此不屑一顾,一旦他准备就绪,对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领地照样占领,对英国的利益照样侵犯。英国虽然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与中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但是却又处处提防中国,生怕他在这个地区的利益丧失。在与中美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英国在缅甸军事行动中策略是牺牲别人,保护自己。英国统治者的传统行为做法又一次得到了表现。

从美国来说,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和亚洲的种种做法,只要不涉及到他们的利益,采取的是姑息政策。一九四0年九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盟。有一次美国海军上将、舰队总司令理查森曾问罗斯福:“我们要不要参战?”罗斯福思索了一下,谨慎地回答说:“现在不要,即使日本进攻泰国、克拉半岛或荷属东印度群岛。但是他们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如果他们动手干起来,犯下激怒美国舆论的错误,那我们就要参战。”对于德国在欧洲的战争,或是日本在亚洲的战争,美国都不直接参与,而是提供一些武器装备的援助。罗斯福对此在一九四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向美国公众的讲话中谈到,要使美国成为“民主主义的伟大兵工厂”。因此可见,美国的垄断资本集团对战争的态度是不参与,提供军火,帮助别国反对德国和日本,而同时又能在出卖军火中获得利益。就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的几个星期,美国向日本提出十点建议,给日本巨大的经济特许权和获得东印度群岛,甚至还想要给日本更多的让步。由于中国大使提出强烈抗议,说这样就意味着中国的垮台,是要抛弃老朋友,这些话使美国感到有份量,因而才未能做出更多的让步。但是,美国设法以这些建议中的优惠条件把日本当做小孩子来哄的做法,对日本毫无作用,因为日本决意要称霸中国和整个亚洲,它的“共荣圈”容不得半点任何国家的干预。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罗斯福与丘吉尔与中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但是美英的共同看法是,他们的主要敌人是德国,而不是日本,因为一旦德国称霸世界,美英的利益将要受到致命的威胁。

美英统治者,从他们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来考虑他们的政策。但这决不是两国人民和那些英勇抗击法西斯将士的思想。爱好和平的人民和维护正义的战士们,他们始终把反对法西斯的事业看成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需要,看成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因而他们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功勋将为后人所崇敬,并永记不忘。

从中国来说,中国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之苦,在“七?七”事变之后,全国各族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群情激昂,奋起抗击日寇,历经各种艰难,从不退缩。但同时对国际社会对于日寇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不予谴责,又不施加民主、正义的压力感到十分不解。戴安澜将军在华北战役期间的日记中写道:“念国际不能维持正义,制裁暴日,闷甚。”他的这种想法,我想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民的想法。当英美对日宣战,中美英等国结成同盟,给正在抗击日寇的中国人民是一大鼓舞,中国人民已不再孤军作战,而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一员,并且是重要的一员。为了打通滇缅路,同时又为英国阻挡日军向缅甸的进攻,保护了英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又能牵制相当一部分在太平洋地区的日军力量,使美英在太平洋区域的防务压力得以缓解。因此,中国远征军深感入缅作战不仅是要在这一地区消灭日本侵略者,完成上述战略任务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而且也是一次要把以往我们所受的损失和耻辱与日寇进行清算的战斗。十万远征军虽装备不佳,但斗志昂扬,在缅的战斗中全力以赴,英勇抗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中美英虽然成了同盟国,但三方不同想法短时期很难融合,因而在整个战斗过程中的行动就很难统一起来。

(二)指挥上的混乱及失误

中国与英国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但在如何协调好双方的统一指挥的问题上,一直是一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当缅方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戴安澜将军率二00师到达同古,与英军共同防务同古城,但是对当时日军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对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将以何种方式应对?对照日军的力量布署,中英军事力量将如何布署?等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计划。当二00师在同古被围孤军作战时,戴安澜期待上面能拿出一个正确的布署来,然而未能有结果,深感上面大计未定,只能以身殉国来报效国家。当日军仰光登陆向同古靠近,与日军大战一场的情势迫在眉睫,而此时与二00师同在同古共同防务的英军,在其指挥部的命令下突然撤出,对此举不作任何解释,只是向二00师通报一下而已,让二00师单独守城。这种作法,根本无法体现中国与英国军队在统一指挥下共同防御的精神。为了应付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三月八日,英国又将一直与中国军队共同协调的胡敦司令改由亚历山大担任,胡敦改任参谋长,一切听任亚历山大指挥,这种战前临时换将,不是针对敌人,而是针对盟友。因此,在以后的时间里,混乱的指挥不胜枚举。同古之役之后,中美英共同商定要举行平蛮纳会战,而英方却不一致行动,以后又谎称乔克巴当发现日军,指名要二00师前去增援,结果耽误了中国军队截断日军在东线北上的路线,致使日本抢先攻占了腊戍,切断了中国远征军北撤回国的路线,造成十万中国远征军处于艰难无援的境地。

史迪威将军受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的命令,指挥中国远征军,但是英国军队对他不买账,最后在重大指挥问题上,他还得要听从亚历山大的意见。因此,他指挥中国远征军的统一指挥权只能对中国军队起作用。据许多曾经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回忆文章,说到史迪威,他们的看法是,史迪威希望利用美国的军援和中国的军队在远东的对日作战中做出一番成绩来。但是,他对中国军队的情况,中国军队的传统作战方式以及实际战斗能力等等了解甚少,因而指挥上往往与中国的指挥官的想法不一,产生矛盾。就是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中对他唯命是从的罗卓英,后来也因史迪威向蒋介石诉状他的十大无能而被赶离了史迪威的身边。

(三)中国远征军指挥官上的问题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日,蒋介石在腊戍会见戴安澜前,戴与林蔚在一起交谈,在谈及部队行动时,戴安澜认为,这次部队出国作战,必须计出万全,不可草率从事,林蔚对此表示有同样的想法,但是这些均未为最高层所重视。部队匆匆忙忙出国远征,在以后的实战中遇到了许许多多问题。

当时决定中国远征军入缅,部队的给养、装备都是按平常之军补给,许多士兵出国穿着草鞋,被英军称为“草鞋兵”,可见军队战士之艰苦。军队出国没有翻译,对缅甸的风土人情、政治状况、社会情况了解不够。而日本在军事入侵缅甸之前,就派了大批僧侣入缅,进行特务活动。日本僧侣入缅,针对缅甸人民不愿为英国的殖民者的心态,提出“打倒英国统治,缅甸人民独立”的口号。其实,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早有将英国逼出缅甸由其取而代之的打算。而缅甸民众不知日寇的诡计,与这些日本僧侣至为亲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宣传下,许多缅人对中国远征军入缅采取敌视态度。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由于中国远征军没有配备翻译,因而无法向缅甸人民说明远征军的真实意图,也无法了解当地的情况,军队行动十分困难。日本僧侣在缅甸组织了一个情报网,对中国军队的行动十分清楚。而日本军队地形熟悉,行动迅速,日军对中国军队的作战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对于这些情况,戴安澜将军出国作战一段时期以后,对自己出国时的担忧有了深切感受,他在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二日的日记中写道:“出国作战,以经常之军,作远征之举,可谓草率,今唯有以精勤补救之。”

第一次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十万大军中的大部分将士是十分英勇的,但是不少将领的无能腐败,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得十分充分,也是这次中国远征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罗卓英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司令长官,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官位及今后的仕途,对史迪威将军的决策唯唯诺诺,从不顾及中国将士的安危。调二00师到乔克巴当,杜聿明将军坚决反对,而他不仅不向史迪威将军说明英军情报的不实,而是直接下令给二00师师长戴安澜,并派员督促二00师彻夜向乔克巴当输送。就这一着,坏了中国远征军的大局。特别是当远征军回国之路被截断,史迪威在只身向印度退去之前,要罗卓英负起指挥中国远征军的责任,他不仅不负责,而是史迪威前脚走,他后脚就跟着去了印度,致使中国远征军陷入无人指挥,雪上加霜的境地。第六军的甘丽初,两个月的战斗,他连他的部队正面之敌什么情况都没有摸清。第六军负责东线,但未阻止日军北上,在撤退回国时竟有许多部队与主力部队联系不上。在战后的检查中,发现一些部队师部指挥部与日军战斗前线相距一百五十公里之遥,这样的指挥员是不能正确指挥战斗,更说不上取得战斗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时的情况时说到:史迪威指挥盟军打通滇缅路,不少国民党的将领还是很努力的。但同时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情况也暴露在美国面前。

尽管中国远征军的广大将士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作战,他们尽了他们能够尽的最大力量,付出了他们能够付出的最大牺牲,但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入缅还是失败了。

三、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的意义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的行动前后一百多天,在这一段艰苦的日子里,中国军队的将士们,在与日寇的作战中,英雄无畏,勇敢战斗,重创日军;在撤退回国途中,历经千辛万苦,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这次远征军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一次中国军队将士们震撼人心、悲壮激烈地远征。它的失败并没有使人们丧失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和希望,相反无数烈士的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更加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它鼓舞人们更加勇敢地去战斗,坚决消灭残杀中国人民的日寇豺狼。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军在中国、东南亚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在善良的人们眼中,日寇是一群吃人不眨眼的猛兽,难以对付的凶神。一时间,媒体报道的都是日军的进展,日军在胜利中所表现出来的凶残。日军的得势使不少的人们产生了极度悲观的思想,认为要打败这些恶魔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远征军二00师同古保卫战歼灭了大量的日寇,重创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寇难以战胜的神话,对于东南亚和中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提高了人民的勇气和斗志,坚定了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重创日军,解救英军的消息,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地反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史上一段十分重要的内容。一些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史的专家们曾对我说:当我们在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定要谈到中国战区;在谈到中国战区时,一定要谈到中国远征军;而在谈到中国远征军时,一定要谈到戴安澜将军和他指挥的同古保卫战和棠吉攻击战,以及孙立人将军的仁安羌解救英军之战。我认为这里谈论到戴安澜将军,已不单单只是论论戴安澜将军的功绩。戴安澜这个名字是代表着他本人以及他的袍泽们,在缅甸奋不顾身,英勇与日寇拼搏,不惜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大张国威,大张军威的代名词,是这段可歌可泣、壮烈辉煌的历史代名词。

中国与美英组成同盟,共同对日作战,这是中国以组织的形式参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开始。在这之前和以后的对日作战中,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军队一再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东方,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替代中国的巨大作用。为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中国与美英共同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以及多项世界性的公告、协议。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中国是战胜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重要成员,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在世界上饱受帝国主义的欺侮,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有这样的国际地位,正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正义事业所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无数中国人民和爱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当然也包括第一次入缅作战的中国将士和支持这次入缅作战的国内各族人民的功绩。我们应该牢记这一段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令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工作,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不断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让伟大祖国昂首迄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后语??以史为鉴的几点启示

抗日战争最终的结果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胜利,成为战胜国。自清王朝以来,中国无数次遭受外国侵略,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并且被迫签订赔款割地的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偌大的一个中国被分割、被肢解、被蚕食,成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德国帝国主义,长期以来霸占的中国领土、领地被迫归还,一些不平等条约得以无条件解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全国各族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团结一致,对日寇群起而攻之,对日寇群起而诛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个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是全国上下统一对敌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力日益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样的大好形势,要为祖国的统一,为振兴中华,为建设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团结的中国和一个有着正确路线指导的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稳定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而努力奋斗。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得到了盟国和盟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对盟国和盟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不少盟国的战士和友人,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对此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从世界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些国家的垄断资本集团,他们总是以谋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他们总是在对利害关系充分权衡之后而提出对于自己有利的政策。垄断资本集团会在一定的时间里和一些国家进行合作,甚至会说出一些十分悦耳动听的语言,但是他们希望获取最大化利益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千万不能被这些假象所迷惑。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世界经济、金融、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要加速发展,要在世界有一席之地。我们要能做到这一点,那只有我们依然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前进,要在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因为它被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

中国人民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这种趋势的再一次出现和发展,是对中国、亚洲和世界和平安定的最大威胁。日本军国主义为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痴心梦想,伤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和亚洲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给人类的文明造成了极大的毁灭,同时日本人民也掉进了这场灾难的深渊中。世界各国都要发展,人民都要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这只能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本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互利合作来实现。想要把自己的发展放在依靠掠夺攫取别国资源,又把那里作这自己市场的殖民主义的做法早已过时,人民已经觉醒,中国和亚洲各国已经强大,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卷土重来,那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只能是一场梦幻,中国、亚洲、世界的人民是坚决反对的,日本人民也一定是不会同意的。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