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证、物证、口述历史,是抗战研究巨鼎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

  现在的抗战研究实际上是没有突破,互相抄袭,旧闻百出,不思进取。

  抗战历史“断档”是最大的缺憾;应该补充:解放、三反、反右、文革等内容。

  “连贯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真正的历史,只有“连贯”才能“借鉴”和“反思”。

  抗战历史一直有隶属的影子,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应该放在作品首位。

  如果现在还不能“百家之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话,留给后人的还是侧面。

  “迫在眉睫”,应该是《口述抗日战争历史》的采访、搜集、整理、出版的宗旨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2年,亲历抗日战争的人已经成为“最后一批人”,如果不把他们关于抗日战争的回忆、思考留存下来,我们今天的抗战学者将是最大的失职行为。

  伟大的抗日战争,历时15年,有数千万人在战争的血雨腥风中死伤。通过千万战争亲历者口述的历史,把警世恒言留给年轻一代,将是我们今天抗战学者的任务。

  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平均年龄82岁,分成十种类型的战争亲历者:一,八路军、新四军。二,国民党抗战将士。三,侵华日军老兵。四,被日军强掳的劳工。五,爱国华侨。六,被侵华日军强掳为性奴隶的所谓慰安妇。七,各种战争受害者。细菌战、无差别轰炸等。八,东北抗日联军。九,美国飞虎队。十,亲历战争的孩子,比方八路军、新四军子女。比方,日军子女,他们今天的生存状态,思维内容。比方,有的国民党军人子女还受过当年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国裕仁天皇的接见呢,他们怎么想呢。因此,征集这些人员亲历的战争风云,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口述历史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历史是一本巨著,这本巨著随着亲历者的离去而完全改变性质。

  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海战,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是“逝去的历史、过去的历史、已往的历史。”到1960年,北洋水师还有30多名当年参加海上作战的水手活在江浙一带,他们的平均年龄85岁。由于没有一位作家、记者、历史学家采访他们,所以,他们的“口述历史”完全埋没。1962年,电影《甲午风云》面世,“虽败犹荣”的意境是电影艺术的再现。“电影”和“口述历史”是两个范畴的文化体现和历史记录。

  日本有学者说:“南京大屠杀是编造的。”可是,今天,南京还有当年的见证者数百人!他们口述的“见闻”,就是口述的历史。“口述史”永远被称为“鲜活的历史。”

  由于已往的政治风云的缘故,有一部分人的口述历史被留下来了,有一部分人的口述历史被淹没在历史的海里了。因此,走出历史的痕迹,给历史留下民众的体会的思考,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人民实际上是走在了现实的前面。

  笔者在此处,不能不提两本丛书《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

  《红旗飘飘》丛书共出版32本。《红旗飘飘》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该书1957年5月北京第1版。然后,1995年10月山东第11次印刷,发行数百万册。我的父亲84岁,他是当时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副总编辑。昨天,在病榻上的他,还亲口对我回忆,由于很多当时的政治原因,多数稿件被搁置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口述历史。比方,彭德怀将军在1958年被打倒了,他的“一个系统的人员”的回忆录就统统不能使用了。

  《星火燎原》丛书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已经编辑出版了10集,最初是在1956年8月,总政治部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纪念我军建军30周年筹备工作的计划,向全国发起以“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为题向全军全社会征文,全国应征稿件达3万多份,已出版的10集《星火燎原》丛书共刊用文章300余篇,计361万字,印数达710余万册,内容包括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57年之间人民军队在建军、作战、练兵、生产、群众工作、军民关系和参加祖国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斗争史实。另有大量稿件,当年由于史实不清、用纸紧张等诸多原因,未能刊用。

  《口述抗日战争历史》丛书是一套至关重要的丛书,原因很简单:抗日战争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历史。
  
  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讲话中说: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

  胡主席的讲话,高度概括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的意境。
  
  如果从今年开始着手组织采编丛书《口述抗日战争历史》,已经迫在眉睫。因为,按照自然的规律,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们将在最近5年中自然消失。

  如果,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和人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合作,采编合一地组织稿件的话,《口述抗日战争历史》丛书可以出版30集以上。
  
  纸媒的作用有时和书籍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比方《中国国防报》,作为加强国防意识、国防教育、国防知识、国防历史的报纸,也应该连续刊登抗日战争的口述史。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报纸,作为一个版面刊登“口述抗日战争历史”的相关回忆录;甚至,连一家杂志也没有这样的“专栏”。《中国国防报》是日报,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国防报》每周刊登一篇“口述抗日战争历史”的相关回忆录的话,这张报纸会多么牵动战争亲历者的心弦、多么的受人关注、惹人喜爱!原因很简单: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占领中国15年,杀伤中国国民3500万人。

  在战争期间,中国有四亿人口,可是,有一亿人因为战火迁徙。

  到现在为止,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八路、老新四军、老游击队员,有60万人左右,平均年龄82岁。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老军人目前在国内幸存的有50万人,他们的平均年龄83岁。抗日战争中,中国军人牺牲380万人!其中,国民党军人牺牲320万人,共产党指挥的军队牺牲军人接近60万人。??这些人的亲属还都在!比方,根据媒体报道,有演员穿日本海军军旗装在美国大街上拍摄广告,而她安徽籍的爷爷,作为新四军战士,在一次对日作战中光荣牺牲。这说明,这样的口述史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在中国,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虽然过去62年了,但是,还有五千万左右的人口的直系亲属在战争中牺牲、至残。除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区外,无数单一家庭成员都在日本国发动的战争中受到不同的损伤和迫害。

  根据笔者粗略的统计,在目前的中国,亲眼在日本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中目睹过日军的中国老人,有2000万人。他们的年龄代分布在72岁到90岁之间。如果,他们之中有1/1000的人口稍微关心“口述抗日战争历史”的话,就是数万人。这些人,除去提供“口述史”外,是关心图书市场、报刊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才是出版机关的衣食父母;才是回忆抗战历史的主力军,才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力量。
  
  笔者重复抨击的有几点:

  其一,政治风云的习惯固然存在,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意义更大。

  其二,主要抗战研究机构人浮于事、高工资、公车私用、出国、宴会、腐败。干正经事时,没有人能出去采访,没有人能写作,没有人会访谈、照相、摄像、录音。甚至,采访者本身都不明白抗战历史。这应该是《口述抗日战争历史》丛书夭折的根本原因。

  其三,抗战的老兵要饭,没有抗过战的享受荣华富贵不说,还不记录抗战前辈,实在是犯罪。抗日战争时期有:“前方紧打,后方紧吃”的说法。现在,重现了当年的情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一系列文件中阐明反对腐败,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其四,甲午海战时的腐败、抗日战争中的腐败和今天的腐败是相连着的。腐败,是削弱中华民族国力的敌人。《口述抗日战争历史》丛书中的文章中凡涉及腐败的内容时,不应该删除。

  其五,应该有最宽阔的胸怀编辑、出版《口述抗日战争历史》丛书。只要不反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应该刊登来稿、组稿、采访稿件。2000多年前的《史记》如果“选择记录”的话,《史记》将毫无价值。

  其六,集万家之言,汇千万战争亲历者的体会、回忆、反思。让后人去评说。

  其七,很多编辑画蛇添足,把抗日战争亲历者的文字、文章、回忆修改漂亮了。笔者以为,实在没有必要。抗日战争亲历者多数是耄耋之人,他们年轻的时候读的是四书五经,读的是私塾。保留他们的语言风格,对认识以往的中国社会大有用处。

  其八,《口述抗日战争历史》丛书最应该学习的榜样,就是《史记》。

  笔者采访十年抗日战争亲历者体会如下:

  其一,万千抗日战争亲历者希望人去采访。

  其二,有无数人虽然去世,但是,他们把回忆录交给子女。忧国忧民。

  其三,各地统战部、政协、民革、档案馆、文史部、史志办公室已经有大量手稿。

  其四,滇西抗战,云南保山市委宣传部已经出版大量图书。但是,我们是13亿人口的国家,像“滇西抗战”、“西南联大”、“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等分散的报道都应该并入《口述抗日战争历史》丛书之中。笔者去云南采访抗日战争亲历者及其战争遗迹十次,深感“分散报道”存在“淹没我们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嫌疑。

  比方:尊敬的读者,您知道滇西抗战吗?

  其五,各地老干部局,军队离休老干部处的管理干部人浮于事。

  其六,我们已往刊登八路、新四军一半,另一半的内容想必,就更多了。

  其七,世界各地华人的抗日战争回忆录多的也是惊人。

  其八,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各国军人的回忆录也应该在《口述抗日战争历史》丛书中。

  其九,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抗战回忆录应该有单位出面协调出版资源。

  其十,“采”是个人力量,单位力量。“编”才汇集“亲历抗战”的洪流。

  其十一,在各地报纸发广告,征集稿件、回忆录。

  其十二,以组织单位名义,征集资助。并且,定期向社会公示。

  其十三,即使是少数人干,少数人坚持,少数媒体参与,也体现了一个事实:“真理往往在少数人的手里”。只要坚持,必将“拔一份头酬”;必将“填补某些历史的空白。”比方:“卢沟桥事变”70年了,活着的29军老兵的生活现状及其思维记录。这一项调查,或者是口述历史,必将在中华民族的口述历史中留下珍贵的史料。

  笔者自认为,自己的《我认识的鬼子兵》、《最后一批人》虽然填补部分抗日战争历史的空白,但是,笔者深深感到力单言微。如果不是更多人的集体行为,那么,多数抗日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反思、思考的警世恒言将永远埋没在历史的沧桑中。故此,昭示此文。

  草稿  2007-9-14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