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伟 实习生 徐奥哲)2007年5月21日,来自美国的十余名二战盟军老兵来到位于沈阳市大东区青光街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旧址,共同缅怀那 段苦难的岁月。他们都曾以俘虏的身份在这里生活过两年半的时间。当时,这里还被称作“奉天俘虏收容所”。

    上午9点30分左右,十余名二战老兵和他们的家属一共近40人来到沈阳中捷友谊厂宿舍区,曾让老兵们历尽苦难的集中营就在宿舍区内。老兵们被家属和工作人员的搀扶着走进了集中营旧址,有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兵是坐着轮椅被推进去的。

场景一:故地重游 老兵唏嘘

    集中营旧址是一座红砖盖的单层筒子房,里面陈列着描写集中营情况的图片和实物。当时俘虏们穿过的军装、俘虏生活和干活时的照片。一间屋子还依照60多年前的样子进行了布置,墙上贴着一面日本国旗,写着“武运久长”四个字,旗下摆放着一把日本军刀,已经锈迹斑斑。旁边的衣架上挂着日本看守的军装,桌子上摆着一架老式摇把电话。

    走在弥漫着潮气的陈列室里,看着挂满历史照片的墙,老兵们的心里感到些许欣慰,也在回忆当年在这里的经历。编号578号战俘的约翰?里帕德回忆起了当时在集中营的一段往事,他今年已经86岁高龄。日本监工曾经让他在工厂扫地,监工视察的时候发现约翰竟然在睡觉,就责问他“为什么睡觉”,约翰回答“不是你让我睡觉么?”约翰利用日本监工英语的不规范,故意“听错”睡觉和扫地,成功逃避了一次劳动。当然,他也挨了监工的打。

场景二:认出父亲 潸然泪下
    “我爸爸!(英语)”人声嘈杂的陈列室里,一位女士激动的声音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女士介绍说,她叫帕特?萨德勒,她的父亲?格兰?斯特瓦特?曾经被关押在“丰天俘虏收容所”。父亲在2004年去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重新回到战俘营,缅怀一下过去的苦难。这次她代表去世的父亲回来看看,却在一张老兵合影中意外地发现了父亲的身影。

    “这就是我的父亲!我确信!”帕特指着黑白照片上一个模糊的人影,泣不成声。激动中,她似乎不能说出任何别的话,一直重复说“这就是我的父亲!”凝视着照片中那个模糊的人影。随后,在走廊里的战俘名册上,她又发现了父亲的名字,并要求同行的人给自己和父亲照了一张“合影”。

场景三:找到床铺  欣喜异常

    参观完集中营旧址,参访团又来到了旧址旁边的一坐二层小楼,这里是盟军战俘当年的宿舍楼。在二楼,整个大厅里摆放着数十张双层木床,是按照当初战俘生活的原样设置的。木床用手掌宽的木版搭成,每层要睡8个人,上面没有铺任何被褥。

    编号578号的老兵约翰异常兴奋,他找到了自己曾经睡过的那张床(实际是原位置上摆放的床)。他告诉记者,当年他们是16个人睡一张双层床,他还有一个已经过世的狱友睡在上铺,而他睡下铺。约翰不住地拍打着木床,好象在问候一个熟悉的老战友。

    老兵也对宿舍楼环境的变化表达了惋惜。当年他们在这里的时候,头上不设水平的篷顶,直接是日本老式房屋的三角型篷顶,而且屋子里的炉子也不像现在这么大,是烧煤的。一到冬天,北风直接灌进屋里,非常寒冷。

场景四:捐赠文物  缅怀逝者

    参观结束后,参访团的老兵和家属向正在筹建的纪念馆捐赠珍贵史料和文物,美国驻沈阳总领事、沈阳文物局等机构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捐赠仪式。罗姆?帕森斯向纪念馆捐赠了自己父亲当年在战俘营穿过的一套军装。他父亲是编号1846号的约翰?帕森斯。

    临近中午,参访团举行了一个仪式,缅怀惨死在集中营里的老兵,并祈祷和平。低沉的乐曲诉说着战友的哀伤,老兵及家属用默哀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景仰和祝福。像二战老兵说的那样,经历过那场战争的老兵和人民“是伟大的一代人”。

    所有仪式结束后,参访团一行人还将参观奉天警察署旧址(现沈阳市公安局)、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他们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