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历史长廊里是渺小的,一个人,总要面对被淡忘的现实,一个人,也总会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大凡在历史上能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普通人都要承受大痛大悲,承受磨难。但历史是要人来参与和见证的,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见证了历史,见证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史是无情的,无情的历史不会因一个国家一个人的苦难而改写过去,历史是公正的,公正的历史不会因别人的否认而无视曾经的痛苦和人类每一时刻的进程。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客观、是真实、是思考、是理性……

草泊村(草坡村),位于高密县城西南,村建于明初,因处店子河东南侧,塘泊较多,苇草丛生,故名。1945年前,隶属山东省诸诚县第七区柴沟乡,1945年解放后划归山东省高密县井沟乡。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随着一个人永远地载入史册。这个人,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视土地为生命的农民。

1912年农历7月25日,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宣告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草坡村,一个贫寒的家庭此刻欢声笑语溢满天,佃户刘志元抱过第一个孩子,看着笑着,眉梢间飞舞着初为人父的喜悦。孩子的出生为贫困的家庭增添了许多笑容和欢乐。

在这个村里,刘家是一个小家族,祖辈从金泊子山搬过来落户后,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不过此时,往事的辛酸、生活的磨难已经抵不过一个新生命带来的欣喜。

按刘家祖谱,到新生儿这一代是连字辈,刘志元为儿子取名仁,希望自己的儿子一生刚强,正直仁义为怀。

刘连仁沐浴着父母的爱,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小小的年纪,他便懂得帮父母做点事情,有时他帮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有时就在家里帮母亲干一些家务活。在他无忧无虑成长的日子里,家庭的贫穷已经不是他生命的主题,他的世界被幸福和关爱充盈着。

但刘连仁始终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读书。他看到村子里财主家的孩子都可以读私塾,心中非常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学堂和他们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他常常想,有文化,可以摆脱贫境,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一件多么自豪和骄傲的事。

不过,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随后出生的两个弟弟,使家里多了两张吃饭的嘴,更增添了负担。

有时,他背着弟弟经过私塾,听到里面传来的阵阵朗读声,像是一根针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强烈地意识到是出身不同,才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命运。他在自己小小的心里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也去挣许多钱,让弟弟们上学,不能做个睁眼瞎。可是这个小小的理想也随着母亲的去世而告破裂。

刘连仁12岁那年,母亲撇下一家老小,心事重重的离开人世。临终前,她反复叮嘱刘连仁:“要做个好孩子,照顾好爷(父亲),要做个好大哥,照顾好弟弟们……” 刘连仁擦拭着哭肿的双眼,看着嗷嗷待哺的三弟,一把抱起来,紧紧的贴在脸上,泪水顺着弟弟的小脸落了下来,刘连仁心中那个苦啊。他看着悲痛欲绝的父亲,默默地对两个弟弟说:“弟弟,我们要相依为命了。”

丧母之痛让刘连仁骤然间成长起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压抑着求知的欲望,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这份上学的欲望,随着生活给予他的一次次重担渐渐的淡化了。

人在面临生存时,保持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生活教给刘连仁的真知灼见,可以说残酷,也可以说幸运。他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想,从而一次次激励他有勇气去承受这一切。自小,刘连仁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那是他们家最惨淡的日子。父亲上工去了,他要在家里拉扯着两个年幼的弟弟,有时还要到地里帮父亲一把。有时在家久等父亲不归,他们饿得实在难受,刘连仁只有抱着三弟到别人家借点粮食作下锅饭。看着这三个年幼的孩子,村里的人无不摇头叹息,可那个时候,穷人都是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刘连仁没有抱怨。在他人生的词典里,他不能解释抱怨这两个字带给他的是什么,也许是一时的痛快,可痛快之后,沉重地生活还要继续。

那天,刘连仁做好了第一顿丰盛的午饭,仅仅是五个地瓜,三个孩子眼瞅着它们等待着父亲。三弟毕竟太小,饿得哭起来,刘连仁只好剥开那个最大的地瓜,喂饱他,看着三弟心满意足的样子,刘连仁咽了咽口水。此时,他也饥饿难耐,更何况还忙了整整一天。可是他还要忍着。二弟的目光飘忽不定地掠过他的脸庞,刘连仁从二弟不愿与自己对视的眼中,看到了他的懂事,他的渴盼、乞求和欲望。刘连仁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将那个中等大的地瓜递给他,自己跑到一边去干咽口水。地瓜很快进了二弟的肚子,毕竟他的饭量大,解决不了饥饿的问题。看着他渴望的眼神,刘连仁只好又拿过一个递给他,二弟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父亲回家了,刘连仁勒了勒饿得咕咕叫的肚子,告诉父亲,他已经吃过了……

居家过日子,总要有一个女人的。就在刘连仁弟兄三个最孤苦的时候,他的继母孙氏走进了这个家,并陆续为他生了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刘连仁和最小的弟弟相差28年,“长兄如父”,刘连仁为这四个字承担起了生活和家庭的重担。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连仁也长大成人,他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头,仅仅依靠租来的薄地是养不活这么一大家子的。

刘连仁为了养家糊口,就到山东蓬莱扛长工,在一个大户人家的油坊里榨油、榨豆饼。一年到头不在家,拼死拼活换取70多块钱,可杯水车薪,全家人勉强果腹。后来,他狠狠心将自己的亲生弟弟带到这儿,弟兄三个人一起干。

两年后,刘连仁回到家,不再给人家扛长工。面对一贫如洗的家,他的二弟三弟只好远下关东(东北)自谋生路。

生活的贫困没有阻挡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有一个爱好:养花。每次下坡干活回来,在郊外的坡里沟里看见一束束一簇簇不知名的小花,他都喜出望外,小心翼翼的挖出来,掬在手掌里,拿回家,栽在空地上或者是盆里。微风拂过,花香袭人,给这个劳累一天的汉子许多希望。

在他心中,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他相信,只要肯出力,老实干活,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就像老人们常说的“勤谨,勤谨,吃饭拿准。”上天不会亏待热爱生活的人。但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理想更像一场梦,一个奢望。

1938年,刘连仁度过了26岁生日,就是这一年,日本鬼子攻占高密城。刘连仁蜗居乡下,但知道日本鬼子是无恶不作的,他们侵略中国,害的许多中国人家破人亡。此时,刘连仁还未意识到面对的是一段因为“日本人来了”而改变了自己生活与命运的悲剧历史。

自古以来,中日一直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作了大量的诗句。但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这种一衣带水的友好关系变了味。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提出旨在征服世界的“田中奏折”。该奏折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如果我们征服了中国,其他一切亚洲国家和南洋各国会惧怕我们而投降。那时,世界将会理解东亚是我们的,并且不敢侵犯我们的权利。掌握了中国的资源以后,我们就将转向征服印度、小亚细亚、中亚细亚以至于欧洲。”

自1927年内阁“东方”会议日本确立武装侵华计划,到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全面爆发侵华战争,仅仅十年时间,日本一步步实施着它的侵华计划。在其自诩文明的旗帜下,日本干尽了一切毁灭人类文明、丧失一切人类理性的罪恶勾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使中华民族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民族牺牲……

刘连仁无限感慨地说:“家不和外人欺!”作为一个历史见证人,他经历过生命的高峰与低谷,最后在极限中突破,就像蚕破茧而出一样完成了生命的升华。这也是众多劳工的感受,在谈到被掳的事实时,他们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对汉奸也同样不能原谅。在抓捕行动中,汉奸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所以,他们更能深刻领会到,团结对国家的重要,和平对人类的珍贵……

穷人是最怕过年的,刘连仁家更是如此。过年时,按习俗是吃素饺子,刘连仁为了让全家人吃上一顿素饺子,早早便和母亲商议起来。他的孝顺在全村有口皆碑,自继母进门后,他一直待如亲母,事事都尊重她,照顾到她。
吃饺子是一家最快乐的时候。大家都把一年的辛酸悲伤暂放一边,享受着眼下这短暂的欢乐,这无忧无虑的生活。平时,刘连仁的饭量最大,但到了这个时候,他的饭量总是最小的,母亲有时实在看不过去,就悄悄的留下一碗给他,让他填饱肚子。可是,刘连仁谢绝了母亲的好意,把这一碗又匀给最小的弟弟妹妹。

转眼间,刘连仁早已过了成家的年龄了,周围村子里都流传着一句话:“草坡,草窝,穷得讨不上老婆。”但是,眼看着和他同龄的人都成家了,刘志元夫妇替他着急,四处托人说媒。

国家的灾难并不能阻挡人类的繁衍进程。1941年春天,山东省诸城县草泊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荡漾着欢声笑语。一顶花轿,一对新人,29岁的刘连仁迎娶了赵玉兰。一个新家庭诞生了。

从此,刘连仁这颗孤独的心有了依靠,他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是那么值得眷念。从此,他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种春的希望,爱的赞歌。

成家之后,刘连仁完全可以分家单过,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仍一如既往地支撑着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在他心中,亲情远远胜于一切。

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安享太平日子。正当这一对夫妻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时,日本鬼子这个老百姓眼中的恶魔伸出它的魔爪,打碎了他们一切的希望……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